今日观点!代表来了 | 社区“玻璃屋”里听民声、解民忧

在荔湾区彩虹街辖内荔湾图书馆对面,一栋以玻璃为设计元素的构筑物十分亮眼,不仅外观造型极具现代特色,内里的布置也是韵味十足。透明的隔音玻璃幕墙将这方小空间与外界的喧嚣完全分隔开来,这就是彩虹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(俗称“玻璃屋”)。


【资料图】

如何打破空间和时间的“隔阂”,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百米”,打造既有地域特色又结合居民实际需求的共享空间,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,是彩虹街道在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创造社区高品质生活“必经之路”上的“必答之题”。

玻璃屋里共议事

聚焦群众关键小事、基层民生实事、社会治理难事,定期召开座谈会、专题民生圆桌会、“人大代表+民情观察员”联席会议,推动居民议事平台建设,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

街道园中园社区把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与居民议事活动紧密结合起来,召集人大代表、党员群众代表、民情观察员在玻璃屋里就“如何进行电动车规范管理,保障居民生命安全”召开居民议事会议。

社区梁先生反映:“部分业主为图方便将电动车推上楼充电,有时差点被充电的电线绊倒,而且电动车充电时发出很大的噪音。”

张女士接着反映:“最近媒体报道大家也都看到了,电动车在电梯里爆燃不到十秒钟整个轿厢就烟雾弥漫,想想就可怕。”

玻璃屋里,大家正激烈讨论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。后期代表们通过收集信息、广泛宣传、联合整治、强化管理,推进安装充电柜、车辆停放秩序维护、安全防盗等日常工作,让居民既安心停车,又保障生命安全。越来越多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的举措,让服务和活动的过程成为贴近群众、团结群众、赢得群众的过程,更让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主动思考“我能为社区做点什么”,积极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之中。

玻璃屋里听民声

依托玻璃屋,创新打造“人大代表+民情观察员”相结合的民情观察体系,形成“全天候、全方位、全主体”民意收集渠道,常态化开展“联络站坐一坐”“群众家里走一走”接待走访活动,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并培育民情观察员19名,构建起社情民意及时收集,代表、民情观察员、部门联动解决问题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,做到事事有回音,件件有落实。

在周门二期微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,通过代表接访、民情观察员走访等形式,逐户征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。

经过街道、代表、民情观察员与周门片区微改造项目施工方充分协商,最终促成对人行道、公共空间的铺装优化,运用透水混凝土等材料增强雨季防洪排涝能力,切实解决了“水浸街”问题。

此外,还先后完成二次供水改造、绿化角改造、电动车充电柜安装等一批民生实事,改造后的社区环境更舒心、配套设施更称心、日常生活更顺心。

玻璃屋里解民忧

推行“五步闭环工作法”,通过选民群众“说事”、民情观察员“记事”、代表和观察员联合“议事”、职能部门“办事”、代表和群众“评事”,不断优化办理工作流程和机制,推行信息收集、分析研判、交办处置、结果反馈、跟踪监督的民情观察处置流程,落实落细民情民意事项交办责任,确保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和化解各类矛盾。

如家住周门街7号的住户向民情观察员反映,家门口那棵树又高又茂盛影响采光,衣物很难晒干,树枝经常擦到阳台,刮风下雨时还有安全隐患,给大家生活造成不便。民情观察员主动联系周门社区说明情况,讨论树枝修剪方案,并积极协同人大代表、社区工作人员对接区住建局,对大树进行修剪。“谢谢你们,修剪后住起来安心多了。”叶阿姨特意到周门社区致谢,感谢区人大代表和民情观察员为居民排忧解难。

玻璃屋让人大工作向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转化有了着落点,让服务和活动的过程成为贴近群众、团结群众、赢得群众的过程,这座“党群连心桥”,切实解决为民服务的难点、堵点、痛点问题,让人民群众的“心声”变“掌声”。

文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魏丽娜 通讯员 穗仁宣图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魏丽娜 通讯员 黄锦霞广州日报·新花城编辑:李凤荷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方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